无标题的委托书算委托书吗
你的位置:无标题的委托书算委托书吗 > 新闻动态 > 玉镂空三夔(kui)龙饰瑗
玉镂空三夔(kui)龙饰瑗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5:11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【瑗】古代环形玉器的一种,其特点是**孔径(中间的孔)大于玉质的边宽**。《尔雅·释器》中记载:“好倍肉谓之瑗”,即孔(好)的直径是边(肉)的两倍。瑗在先秦时期可能用于礼仪、佩饰或象征身份。

玉质常见为和田玉、岫岩玉等,具体需实物观察玉料质地、沁色等特征。

工艺:镂空(透雕)

镂空是玉雕中的高难度技法,在玉料上穿透雕刻出空洞图案,常见于战国至汉代的玉器(如出廓璧、瑗),此工艺展现了古代工匠对玉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及精湛技艺。镂空处可能修饰有云纹、卷草纹等辅助纹样,增强立体感。

【夔龙】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独足神兽,《山海经》载其“状如牛,苍身而无角,一足”,商周青铜器上常见其抽象化纹饰。玉器中的夔龙纹多经艺术简化,表现为卷曲身躯、张口、卷尾的形态。

“三夔龙”可能以对称或环绕形式分布于瑗身,象征权力、祥瑞或沟通天地之力。数字“三”在传统文化中具特殊意义(如天地人三才),强化了纹饰的象征内涵。

夔龙纹盛行于商周,但玉器中结合镂空工艺的夔龙饰瑗,更可能为战国至汉代作品。

此时期玉器工艺高度发展,纹饰趋向灵动(如战国游丝毛雕、汉代螭龙纹)。

鉴定技巧:

若纹饰风格古朴刚硬,或为后世(如明清)仿古之作,需结合雕工细节、玉料老化痕迹等综合判断。

1纹饰风格:对比商周夔龙的几何化线条与战汉的流畅动态。

2雕工痕迹:观察镂空处是否为古代砣具(解玉砂)痕迹,或现代机械加工。

3玉质与沁色:自然沁色(土沁、水银沁等)与人工做旧的区别。



上一篇:印尼公开赛首日 国羽迎六胜
下一篇:没有了

友情链接: